RoHS(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)限制电子产品中的 10 类有害物质:
如铅、汞、镉、六价铬、PBB、PBDE 和 4 种邻苯类物质。
适用对象包括:
主要目的:
ROHS检测,则确保电子产品在制造、使用与回收过程中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,这也是CE 合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REACH检测,则避免进口产品含有欧盟--高关注度的有害物质(SVHC)。
如根据REACH法规第57条,满足下列要求之一可判定为高度关注度物质:
1) 根据67/548/EEC指令被归类为致癌、致畸、生殖毒性物质1类或2类,即CMR category 1 or 2;在新的CLP法规下这些物质被归类为CMR 1a 或1b;
2) 根据REACH法规附件十三标准被归类为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和毒性(PBT)物质或为高持久性、高生物累积性(vPvB)物质;
3)有科学证据表明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可造成严重影响,同以上两类物质应给予同等关注程度的物质(例如内分泌干扰物质)。
REACH(Registration, Evaluation,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) 对产品材料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管控,范围覆盖几乎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。重点管控:欧盟 SVHC 高度关注物质(现已超过 240 种),包括:
常见涉及材料:
塑料、橡胶、纺织品、皮革、喷涂/电镀涂层、金属配件、电子外壳与线材等。主要目的:
确保产品材料在长期接触中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。
因为产品通常由 电子部分与 材料部分组成,而它们分别属于不同法规:
常见需“双证”的产品类别包括:
在欧盟进口监管体系中,每票货物都会被纳入风险评估模型。是否具备完整的 RoHS 与 REACH 合规文件,是评估中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。
对海关而言,没有文件 = 风险未知,就会倾向于提高查验比例、实施抽检,甚至先行扣留;而一旦产品在抽检中被发现存在重金属超标或化学物质超标,不仅当票货物无法放行,后续同一供应商、同一品类也会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,长期增加通关难度和成本。
对进口商和平台客户而言,这两份文件并不仅仅是“走手续”,而是控制品牌与法律风险的核心工具。一旦产品在欧盟市场被通报不合规,责任通常会层层追溯到进口商和实际供应链,可能触发召回、下架、罚款、索赔甚至禁入部分成员国市场。